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滅道。
云何有身集趣道?
愚癡無聞凡夫{見}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
不如實知故,樂色,歎色,著色,住色。
樂色,歎色,著色,住色故,愛樂取。
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大苦聚生。
如是,受……想……行……識廣說,是名有身集趣道。
比丘!有身集趣道,當知即是苦集趣道。
云何有身集滅道?
多聞聖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
如實知故,於色不樂,不歎,不著,不住。
不樂,不歎,不著,不住故,彼色愛樂滅。
愛樂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
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
如色,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有身滅道跡。
有身滅道跡,則是苦滅道跡,是故,說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說,有及當知,亦如是說。
說明:
此經在 CBETA 為69經。北傳經文所解釋的與南傳不同,北傳強調身見的形成原因,南傳則直接解釋身見的內涵。身見形成的原因是對五蘊不如實知,不如實知故,樂色,歎色,著色,住色等五蘊;身見的內涵是認為色是我,或我擁有色,或色在我中,或我在色中。受想行識亦然。
我今當說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滅道。 英譯為 I will teach you the way leading to the origina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way leading to the cessation of identity. 這裡的身英譯為自我認同,原文為薩迦耶。有薩迦耶見者,即執著五蘊假合而有的身體為實我之見,亦即五見中之身見。心理學上有所謂本我、自我及超我;薩迦耶即是自我。
此經即是解釋薩迦耶見及為何會有此見,又說執此見正是導向苦的道路。佛陀開示:就在這個六呎之軀以內,包含了種種感官意念、種種念頭和想法的這個五蘊合和的身心,就是整個世間,是苦的世間;同時,它也包含了痛苦世間的起源和結束,以及通往痛苦結束的道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