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雜阿含5經 (S. 22. 29. Abhinandana & S. 22. 24. Parijāna)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於色愛喜者,則於苦愛喜;於苦愛喜者,則於苦不得解脫、不明、不離欲。
  如是,受……想……行……識愛喜者,則愛喜苦;愛喜苦者,則於苦不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不愛喜者,則不喜於苦;不喜於苦者,則於苦得解脫。

  諸比丘!於色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
  如是,受……想……行……識不知、不明、不離欲貪,心不解脫者,則不能斷苦。
  於色,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
  如是,受……想……行……識若知、若明、若離欲貪,心得解脫者,則能斷苦。」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說明:

後半段與第3經相同;前半段與第7經相同。南傳的S.22.29的內容也只有前半段。

於苦不得解脫是因為愛喜苦、愛喜五蘊;不能斷苦是因為於五蘊不知、不明、不離欲、心不解脫。所以只要明白五蘊是苦,就不會愛喜苦,於苦得解脫,度一切苦厄。對於五蘊的愛喜可舉例說明如下:

色:如名車、豪宅、名牌包、華服等物質。
受:美酒佳餚、音樂、3D電影、毒品、性愛等五官感受。
想:小說、戲劇、電影、各種藝術等心理層面可感知的事物。
行:愛情、親情等。
識:政治、意識型態、道德標準、思想哲學等。

當然很多東西是跨越個別的種類的,無法完全歸類到某一蘊。男女間的情愛,可能把五蘊都包含進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