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前 言

最近的生活除了閱讀及噗浪外,也開始學習C語言;但仍意有未足。《雜阿含經》的閱讀已荒廢了許久,是該重拾這本修行的經典的時候了。 根據呂澂先生發表之《雜阿含經刊定記》而彙編的《雜阿含經論》是我所有的版本。另外我在網路下載了一部南傳的英文譯本。考慮了許久,決定以案上的這本《雜阿含經論》為底本,必要時才佐以英文翻譯,增加經文的可理解性。另外,必須感謝中國電子佛典協會所提供的 CBETA Reader,它使得兩個版本的對照閱讀變得輕鬆許多。雜阿含經/相應部/南北傳經文對讀則是我想要達成的理想,但自以為做不到的。 但是《雜阿含經論》並沒有將《雜阿含經》的經文完全收錄。譬如,《瑜伽師地論》的《攝事分》因為《弟子所說及佛所說分》算是應用篇,其中相關的術語採用《蘊品》《處品》《緣品》和《道品》的相同解說即可,故不抉擇《弟子所說及佛所說分》,也因此在刊定時就將這部份的經文省略。那些被省略的經文只有留待日後有機會再看了。

南北傳經典互相對照閱讀如果只是用來發現兩者的差異,其實無多大意義--應該是為了抉擇真正的佛法。過去日人曾藉著比較來抉擇原始佛說,一種方法是把南北兩傳的經律作較,二者共同部分即為原始佛說;另一種除了把兩類資料作比較外,還從學說體係的邏輯結構和邏輯發展方面進行具體分析,用以確定哪些內容是早有的和由此引伸的。

第二種方法雖然比較進步,但因部派經過幾次的分裂,資料是幾次分裂後留下的,彼此影響,相互模仿,不斷補充,即使有共同之處,也不一定即為最初之說。

所以我想採取最為嚴格的方式,即是除了二者都有的才確定為佛說外,內容還必須有所重覆 - 也就是在北傳或南傳本身都必須不只出現一次。若是南北傳都有,但都只有出現一次,就必須再提出其他証據加以確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