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雜阿含21經 (S. 22. 63-65. Upādiyamāna.)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從坐起,為佛作禮,而白佛言:
「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不放逸住已,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爾時,世尊告彼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作是說:
『善哉!世尊!為我略說法要,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耶?」
比丘白佛言:
「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比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比丘白佛言:
「知已,世尊!知已,善逝!」
佛告比丘:
「汝云何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比丘白佛言:
「世尊!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是故,我於世尊略說法中,廣解其義。」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於我略說法中廣解其義。所以者何?
若色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如是,受……想……行……識動搖時,則為魔所縛;若不動者,則解脫波旬。」
……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心得解脫,成阿羅漢。

說明:

此經在南傳應分成63-65三經,此亦由瑜伽師地論可看出。CBETA以為對應63經;莊春江先生則認為是64經。

波旬是魔王的名字。

瑜伽師地論:

於生死中而流轉者。有三種縛。由此縛故心難解脫。當知此唯善說法律能令解脫。非由惡說。何等為三。一者除其愛結餘結所繫諸有漏事。二者愛結所染諸有漏事。三者能生當來後有諸行。

此三種縛正好對應S.22.63-65三經中:

in clinging one is bound by Måra; by not clinging one is freed from the Evil One. (S.22.63) (愛結餘結所繫)

in conceiving one is bound by Måra; by not conceiving one is freed from the Evil One. (S.22.64) (愛結所染)

in seeking delight one is bound by Måra; by not seeking delight one is freed from the Evil One. (S.22.65) (能生當來後有諸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