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詣尊者阿難所,共相問訊已,卻坐一面。
時,尊者舍利弗問尊者阿難言:「欲有所問,仁者寧有閑暇見答以不?」
阿難言:「仁者且問,知者當答。」
舍利弗言:「阿難!所謂滅者,云何為滅耶?誰有此滅?」
阿難言:
「舍利弗!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云何為五?
所謂:色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如是,受、想、行、識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阿難!如汝所說:此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云何為五?
所謂:色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如是,受、想、行、識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阿難!此五受陰若非本行所作,本所思願者,云何可滅?
阿難!以五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時二正士各聞所說,歡喜而去。
說明:
此經在 CBETA 為260經。南傳22.21經提問者為阿難,開示者為佛陀。所以北傳的記載有可能是舍利弗知道阿難問了這個問題後再去問阿難的。
所謂滅者,云何為滅耶?誰有此滅? 英譯為 it is said, ‘cessation, cessation.’ Through the cessation of what things is cessation spoken of?
色受陰是本行所作,本所思願,是無常、滅法,彼法滅故,是名為滅。 英譯為 Form is impermanent, conditioned, dependently arisen, subject to destruction, to vanishing, to fading away, to cessation. Through its cessation, cessation is spoken of.
「本行所作,本所思願」,其中的「本」,指的就是「愛;渴愛;情愛」。
本經說明四諦中的滅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